Global logo
  主页    书刊介绍    关于我们    加入八方文化书友会    各方书评    下载订购单    联络我们  
 
科学教育   政治经济   文史哲   八方艺典   健康励志   纪念文集   丛书   综合   期刊精选
 
舍弟崔琦往事

黄崔珂

1999年写於休士顿

我们家在豫(河南省)西宝丰县一个偏僻落後的小村庄。犹记村外有条河(或称渠)像一条玉带环绕,垂柳夹岸,是村童嬉戏的好地方。夏日游泳消暑,春秋季节则不论白日月夜,他们或谈天说地,或斗智斗勇。幼年的他曾在此留下不少萝螺。直到如今,他游泳及太极拳都很熟练,就是在繁忙工作生活中还常偷盯,以此健身。

我们世居於此村,务农为生,他到今天还有泥土味。父亲耿直方正,母亲系出书香之家(乡人称王大户)。外祖父自设书院(旧院址仍在)教授诗书,育三男二女。舅父们均有成就,特别是大舅父王治军晚清时留学日本,参加同盟会,与孙中山先生共谋革命而牺牲(省、县、均有记载)。惜外祖父性甚固执,坚不容二个女儿读书,只注重绘画、刺赂。母亲虽不识经书,但其胸怀旷达无私,其思想敏锐,眼光远大,待人至诚和霭,为邻里称道。但对儿女的前途他十分坚持。忆母亲曾语,余弟六岁入学,首日不肯离母怀,次日更推说肚子痛,继而再推说头痛,拒不肯再上学。母亲 — 不对老年所生之独子么儿溺爱,反而倍加督责。日後,他风雨无阻,上学不懈。

一九五○年,解放军到村中要进行土地改革。有一次,因为父亲说话直率得罪了“上层”乃加之以罪,遂召集群众进行批斗。他闻讯,虽是童子之年,他不顾一切後果,愤然代父出现於斗争会上,为父申辩。一切迎刃而解,使父亲免受批斗之辱。

此事後,母亲为儿子前途作长久计划,最後作出痛苦∕定,让爱儿独子远赴钵乡,至北京再转至香港与吾会合(时我家已於一九四九年到香港)。自此在香港开始了他人生最重要的青少年期。虽然他孤独、稫徨,思亲之心与日同增,没有知己倾诉,苦闷之情不言而喻。但这些 — 没有吞噬了他,反而更激励磨练出他坚毅上进、平和处人、处世谦虚及感恩之心。他这种品格乃承之於母亲。

中学时期除了繁重的功课外,还要自理起居饮食,生活上细节琐事对一个成长中的男孩不是容易。记得有一次急回学校上体育课时,发现忘记带球鞋来换,体育老师以59分记录於成绩表上,引以为憾。他热爱音乐,特别是宗教和古典的。他将为人补习所得从师胡然教授学习声乐,不但陶冶了他的性情,也舒解了他内心的痛苦烦恼。他事亲至孝。大学时,课余工作所得悉数寄给在大陆受难的父母。惜当时政治紊乱,无法收到。忆一次我去探望他时,他拿来一本中央研究院的大红院士证书,他说这是该献给母亲的。我们情不自禁落瞈。如今他获得了科学界最高的荣誉棖诺贝尔物理学奖,也同样献上,愿父母在天之灵含笑悦纳。半生来他虽历经坎坷,但从无怨怼,而以快乐欢愉之心继续致力科研与教育青年。

 
崔琦和他的二位姊姊在香港於1950年时代 。从左到右: 三姊 崔璐, 二姊崔珂、 崔琦。
Dan Tsui and his two sisters in Hong Kong in the 1950s. From left to right: Lou Tsui, Au Tsui Wong and Dan Tsui.


1957年, 培正毕业典礼。
Pui Ching graduation, 1957.


1956年,崔琦摄於香港。
Dan Tsui in Hong Kong around 1956.


世界科技出版公司(欧洲)  |  世科教育有限公司  |  KH生物技术咨询公司  |  国家学术出版社
 
Copyright© 2023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• Privacy Polic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