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曹则贤教授在科研教学之余,长期关注物理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问题。他对中文物理学文献中充斥着对物理学概念的错译与误解不能释怀,对不得不用中文修习物理的同仁悠然而生同病相怜之意。他期望能凭着个人些微之力,多少减免一点诸多学者歧路上的生命浪费。
2007年7月,曹则贤教授在《物理》杂志上开辟"物理学咬文嚼字"专栏,为用中文修习物理学者说文解字。本卷《物理学咬文嚼字》(卷二)收录了此专栏近三年来在《物理》杂志上发表的24篇文章,另外3篇为作者在此期间发表在《物理》杂志上的类似作品。此专栏的前30篇已于2010年结集出版,为《物理学咬文嚼字》第一卷。
咬文嚼字于做研究固非正途,但对学习却是大有裨益。我们的科学免不掉日常语言的使用。若能审慎地对待科学的世俗语言成分,借助科学自身的图像与抽象语言,免遭误解与讹错的困扰,达成"表里俱澄澈"的境界,该是怎样的令人心旷神怡!
— 曹则贤
作者简介:
曹则贤,1966年生,1982年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学习, 1997年在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,自1998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