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推介22位跨世代新加坡小说家,集选1948年至2011年的22篇代表性作品。他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启动个人与集体的对话,无论是控诉、疗伤、调侃、和解,或者荒谬、另类、快乐的文字表述,启示新加坡人如何在记忆或遗忘之间进行拔河。作为备忘录的华语语系文学,在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景观之中展现特色和重量。
书前有主编从历史脉络中进行小说分析的导论,尝试对新加坡华文小说进行整体的检视,也阐明编造的理念和原则;每篇小说也附有新华文学研究者的分析导读,为读者和研究者,铺展新加坡华文小说超过半个世纪的精彩风貌,希望能激发读者对文本产生具有创意性的解读和鉴赏。
主编简介:
柯思仁
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。英国剑桥大学博士。著作有《戏聚百年:新加坡华文戏剧1913-2013》、《高行健与跨文化剧场》(英文版)、《文学批评关键词:概念、理论、中文文本解读》(合著),编有《郭宝崑全集》、《戏聚现场:新加坡当代华文剧作选》(合编)、《超越疆界:全球化、现代性、本土文化》(合编)等。
许维贤
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。中国北京大学博士。学术著作有《从艳史到性史:同志书写与近现代中国的男性建构》,合编《跨国华语电影:身体、欲望和伦理的挫败》(英文版)。曾获台湾青年文学论文奖。业余以笔名翁弦尉创作,著有短篇小说集《游走与沉溺》和诗集《不明生物》,曾在国内外获得数十项文学奖项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