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收录论文五篇,内容均是考察19世纪前半期基督新教传教士中文著译中的词语。
第一篇探讨的是一个今天常见于书刊、报章上,我们习以为常的汉译专名“大英(国)”。通过历史、清廷外交文书制度、思想史、词汇学等视角,著者细致深入追溯鲜为人知有关它的诞生历史背景、早期书写实践、在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为取得与中国“敌体平行”坚持使用它,引发与清廷冲突,以及最终它白纸黑字出现在《江宁条约》后对中国外交所产生的深远影响,等等。
在进行近现代汉语新词追根溯源时,有些学者由于甚少使用明清古籍,特别19世纪上半叶新教传教士中文著译语料,导致所得结论或有偏差,新教传教士在汉语词汇学史上的地位变得极不显著。本书后四篇即对新教传教士马礼逊、米怜、郭实猎及麦嘉缔著译中一些汉译地名、宗教、天文、地理、政治、动物等词语求源溯本,厘清它们的“词籍”与诞生年份,确定其中有些是袭用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中文译著、中国古籍里,以及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澳门、广州以及东南亚一带流行的一些新词新语,有些则为马礼逊等人所创译,从而奠定新教传教士在汉语词汇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。
本书由八方文化创作室与新跃社科大学(SUSS)新跃中华学术中心联合出版,是"新跃人文"系列丛书的第十二册。
作者简介
荘钦永 1971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系,后负笈澳洲国立大学,获文学(亚洲研究)硕士学位。回新后,先后任职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。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,利用业余时间从事马六甲、新加坡华人史,特别是碑铭之搜集与研究。1996 年自政府部门退休后,重回学术界专事撰硏。2006 年取得南洋理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,后留校担任研究员,至2009年7月提交辞呈。
现专治 19 世纪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中文出版业、汉语新词与晚清翻译史。著有《马六甲、新加坡华文碑文辑录》、《新甲华人史史料考释》、《“无上”文明古国:郭实猎笔下的大英》、《万国地理全集校注》、Heroic Images of Ming Loyalists: A Study of the Spirit Tablets of the Ghee Hin Kongsi Leaders in Singapore和Pages from Yesteryear: A Look at the Printed Works of Singapore, 1819-1959(与人合著)诸书及论文多篇。
|